从格里格到爱丽丝----郎朗的另一种情怀

 

从格里格到爱丽丝----郎朗的另一种情


编者按:

四季流转,万物更新。伴随着2022虎年新春和北京冬奥会开启,中国与世界文化交流的圆融多彩日益彰显。

世纪疫情起伏延宕的两年之中,中国和奥地利的友谊始终在文化交融的和谐映衬下熠熠生辉。


2021年值此中奥建交50周年之际,两国音乐教育家冲破疫情的重重阻碍──“中奥国际云端音乐节”的成功举办,值得我们为此纪念和喝彩。


回顾过去,放眼未来。期待中奥的再次携手,期待奥地利拨云见日后再次迎接老朋友,更期待中国再次带给世界感动和勇气。


从格里格到爱丽丝----郎朗的另一种情怀(图1)


中奥建交50周年音乐会

Openning Concert


11月7日,笔者应邀前往“维也纳音乐大厦”(Wiener Konzerthaus),聆听了一场意蕴深远的音乐会。当晚的曲目,包括柴科夫斯基的幻想序曲《罗密欧与朱丽叶》,普罗科夫耶夫管弦乐版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以及由郎朗联袂“韦伯恩交响乐团”(Webern Symphonie Orchester)演绎的格里格《a小调钢琴协奏曲》。


在如潮掌声里,郎朗一如既往,潇洒登场,毫无悬念地满足了观众们对他的期盼。这位中国钢琴家独树一帜的台风,则每每令人叹为观止。


郎朗不缺粉丝,在音乐之都,他同样很有人气。或许,他弹什么已不甚重要,人们最受用的,是现场观察他在琴凳上的一举一动,那种或陶醉、或疯癫的迷人情状。没人怀疑他的音色表达和炫技能力,他以肢体语言成就的一片郎朗天地,才是最不可错过的,看他如何驾驭格里格的《a小调钢琴协奏曲》!深受舒曼影响的格里格,作品里浸润着德奥浪漫派的风情,而他的这部钢协,其灵感还来自挪威民间男舞“哈林”。


“哈林”展示的男性力量和矫健功夫,在第一和第三乐章里得到淋漓尽致的表达。这无疑给了郎朗用武之地,他的目光和身姿,他的纷飞手势,都在暗示着音乐的情绪、舞蹈的速度,或激烈,或温柔,或如箭出鞘,或似水潺流。音符的轻重缓急,旋律的跌宕起伏,铺就一处处郎朗桃花坞,一幅幅郎朗景观图。不得不叹服郎朗在舞台上的琴键魂魄,郎朗是钢琴家,也是迷魂阵,是当今古典乐坛不可多得的奇才。


从格里格到爱丽丝----郎朗的另一种情怀(图2)


如果说郎朗在格里格的钢协里,又一次展示了非他莫属的个人风格,那么令笔者惊艳的,却是他加演的贝多芬《致爱丽丝》。被弹得陈词滥调的《致爱丽丝》,虽脍炙人口,亦百人百味,却往往乏善可陈,或流于平淡无奇,或沦陷矫揉造作。


郎朗的指间,却石破天惊,梵音天籁般,流淌出一股自如真情,温柔沉静。通体透明的音色,波澜不惊的节奏,层次分明的力度,恰到好处、动人心扉。如此不同寻常的演绎,让在场观众领略到郎朗的另一种性情,罕见而珍贵,朴实而动人。炉火纯青者的魅力,莫过于返璞归真。


这场以浪漫情怀为基调的音乐会,是2021年 “中奥国际云端音乐节”的开幕盛典,也是中奥建交50周年的一次见证。中国与奥地利自1971年5月28日正式建交以来,在政经和文教等领域的交流甚多。近些年来,彼此在音乐领域的互动,更是繁花似锦,势态喜人。



从格里格到爱丽丝----郎朗的另一种情怀(图3)



开幕音乐会的指挥 ---- 瑞士人菲利普.乔丹 ---- 俨然已是当今维也纳音乐界的顶梁柱之一。他多年任职维也纳交响乐团主指挥,自去秋起进驻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成为歌剧院的音乐总监。乔丹当晚指挥的“韦伯恩交响乐团”,乃维也纳国立音乐与表演艺术大学自豪的台柱子,始建于1817年,人才济济,遐迩闻名,承载着维也纳厚重的音乐传统。


乔丹执棒“韦伯恩交响乐团”演绎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织体华美,情感深邃,独奏部分也相当出色;尤其到下半场,无论弦乐部还是管乐部,都如入佳境般,将音色表达得尽善尽美,具大家风范。闻言郎朗当晚接受中央音乐学院的专访时说,“韦伯恩交响乐团”的音色,可与“维也纳爱乐”的媲美。此言并不过实。这些年轻的音乐人中,该有多少未来的大师,正在乐团里默默热身。



从格里格到爱丽丝----郎朗的另一种情怀(图4)



据悉,此次“中奥国际云端音乐节”活动,得到了中国驻奥地利大使馆、奥地利驻中国大使馆、维也纳市政府、维也纳音乐大厦、中国艺术管理协会、中国国家大剧院、中国交响乐团、(欧洲)国际文化交流合作协会以及欧中文化教育与科学协会等多个中奥机构的大力支持。


中央音乐学院与维也纳国立音乐与表演艺术大学之间,也因而加强了交流,共同举办了一系列线上学术活动,使两校多年建立的友谊更为稳固深厚。



从格里格到爱丽丝----郎朗的另一种情怀(图5)


从格里格到爱丽丝----郎朗的另一种情怀(图6)


从格里格到爱丽丝----郎朗的另一种情怀(图7)



恭贺“中奥国际云端音乐节”圆满!

文/常晖

作家、艺评人、媒体人

原中国南京大学讲师

现奥地利维也纳17局讲师/咨询师

香港《东方财经》杂志特约撰稿人

奥地利《海内外》杂志执行社长


 出版物包括:

译作《从彼得堡到斯德哥尔摩》

(漓江出版社,1990年)

小说《情爱签证》

(群众出版社,1999年)

评论文集《难舍维也纳》

(江苏文艺出版社,2010

摄影文集《萨克森》

(光明日报出版社,2016)

以及见诸各报刊杂志及合集的文章